離開札幌新大谷飯店約3分鐘就發現時計台,從小到大看了不少漫畫與日劇,如果提到札幌時,幾乎都會出現時計台這地方,足見時計台對札幌的代表性有多麼重要,今天有幸能夠見到本尊也可說是一償宿願了

地札幌市時計台是札幌農校(北海道大學的前身)練武場(軍訓課與體育課所使用的教室,類似現在的禮堂),在明治11年(1878年)的10月修建的,美國西部,模仿當時在美國中西部流行的被稱為氣球構造的木制建築結構而建造,開拓風味的白色兩層木造時鐘塔,為日本19世紀引入西方教育以及北海道開墾時期的象徵,現已列為重要文化遺產塔上的時鐘,正上方的美製四面時計台是1881年所增設的,也是日本最古的時計台,至今仍正常運轉,還能聽到響亮的鐘聲:其內部為札幌「歷史館」,展示有關札幌市的歷史資料

鐘址:札幌市中央區北1條西2丁目
營業時間:8:45~17:10 (入館時間截止到17:00)
休館日:11月~5月的星期一(星期一為公休日時改休第二天)、6月~10月的第4個星期一(星期一為公休日時改休第二天)和年末年始(12月29日~1月3日)。
入館費:大人200日元、團體(20人以上)180日元、中小學生免費。
交通:所有地鐵線「大通」站下車步行5分、從札幌站南口步行約10分鐘。
問訊處:札幌時計台 電話 011-231-0838

入夜後時計台


入口前地磚也有時計台圖案


時計台解說圖

 







 


這裡不論老上班族的穿著就像日劇演的一樣男生西裝筆挺OL穿著套裝不管是徒步還是騎腳踏車生活步調比起北海道]的其他經過的景點快了許多這也難怪因為全北海道有近半數人口都集中在札幌市而且近10個台灣大小的北海道竟然只住了台灣1/7人口在這個春冬冰封大地只有道東跟道南適合居住近百年來經過先民的開墾有不少移民都是深深被它的幅員遼闊及低密集開發所吸引,馬路後方的舊市政廳已變成博物館見證日俄戰爭所遺留的往日歲月,「舊」「道」廳,其實就是「舊」的北海「道」行政中心,興建於西元1888年,由道廳技師平井晴二郎設計,是一座紅磚造巴洛克 建築

 

 


日本的警察制度是由明治新政府創立全國只有東京都及北海道兩個一級行政區,沒有設置屬於國家機構的管區警察局,這是因為東京都及北海道,其管區擁有同等的領域及規模,而且警視廳或者北海道警察總部(屬地方自治體機構)已經同時擁有一個管區警察局的機能,由警察廳直接地進行指揮、調整的話較有效率一點,札幌地域屬於直轄,故沒有札幌地域總部(直接稱為北海道警察總部),順帶一提日本警察的直通電話號碼也是「110」。(資料取自維基百科日本警察)

這是北海道神宮外圍,也是北海道唯一的神宮-北海道神宮(ほっかいどうじんぐう),原本是昨天下午行程,無奈冬季北海道下午4點已天黑,因此改為今天的第一個行程,從札幌新大谷飯店出發約8分鐘車程就抵達了

 

 

 

北海道神宮側門


 

 

北海道神宮停車場

 

北海道神宮停車場入口

 

大門坡道相當滑,有許多人跌倒


 

 

位置圖


 

 

入口處豆腐工舫



 


 









北海道神宮(日語:ほっかいどうじんぐう)是位於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在北海道開拓初期,北海道地區多與樺太、千島等地相對望,而且為了針對俄羅斯的防守需要,因此神宮的正門是向著東北方的。神宮中的分神社「開拓神社」祭祀了一群對於北海道開拓事業有功勞的人物(如島義勇、間宮林藏)

青少年研習室


 

明治二年(1869年),日本明治天皇下詔在東京舉行祀奉守護北海道開拓事業的三大神明的儀式,包括大國魂神(北海道國土之神)、大那牟遲神(國土經營、開拓之神)與及少彥名神(國土經營、醫藥、造酒之神),合稱「開拓三神」

神宮 :在日本只限於日本皇室祖先神、天皇及對於大和平定有非常功績的特定神祇,不然就要稱做神社, 神社:是神道教的祭祀場所,所以稱之為什麼社(地位高者,如祭祀菅原道真的天滿宮) ,寺廟:則是佛教的祭祀場所,如真言宗的東寺,禪宗的南禪寺,淨土真宗的本願寺在日本中世時,有所謂 的神佛合一,本地垂跡等說法,妡以有些地方還是會有些混淆,但現在已不多見。一般來說以名字來判斷就不會錯了,名中有〝神社〞的是神道教,名中有〝寺〞的是佛教


 

 


 悠仁親王(2006年9月6日出生)是日本皇室成員,為第三順位皇位繼承人取名「悠仁」,意思為能活得悠久、長久,活得悠然自在。徽印印號則取名為「高野槙」(Koyamaki) ,意思是如高野山上一種名為槙樹的扁柏,活得高壯筆直而德仁親王與皇太子妃雅子之女敬宮愛子內親王出生後,女性繼承皇位的輿論日濃,最終未能過女性繼承王位,所以悠仁親王這次出生對日本皇室的傳承來說非常重要


 

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札幌神社改名為北海道神同時合祀明治天皇,並改名為現在的「北海道神宮」,日本全國宮會後來更承認北海道神宮是蝦夷國的新第一宮(社格最高的神社)


七五三是一般家庭到神社裡參拜、祈福的日子。從東京地區傳到關西,漸漸地,全國就開始用這個名稱。除了小朋友的年齡是節日的一個特色之外,「衣著」也是另一項重點,舉例來說,3歲女孩身著和服並在外邊加一件紅色披風;7歲女孩只穿和服;而現代的男孩大多以西裝為主。由於傳統上小孩在七五三這天就是拿掉腰帶開始紮束帶的日子,所以也稱為「束帶祝賀」,同時也祝福男孩進入可以開始穿和服褲的階段

 

 

日本三大神宮:伊勢神宮(三重縣)、平安神宮(京都府)、明治神宮(東京都,台灣運來的木材所構築的鳥居),是日本最大的神宮,也是兩大皇室宗廟之一

神宮園內遍植柏樹等多種林木、莊嚴懿靜


北海道神宮其實應該算在円山公園的一部分,偌大的公園,卻是滿滿的白雪,少了吵鬧,多了寧靜

 

(車拔)禁使車輛通行意思,據說新車開去那邊祈求開車平安,但車輛不能往主殿方向前行






 

參觀神宮不用錢,阿母可開心了


在日本除非是有供奉天皇的才能稱為神〝宮〞 不然就要叫神〝社〞


參道兩旁約有1560棵的櫻花樹,4月底、5月初時盛開時十分壯觀,是札幌的賞櫻名所


日本民眾過年時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在 大年初一一大早前往各地的神社、寺廟參拜,稱為「初詣」,再過一星期,就會有許多日本人來此參拜


走在這條莊嚴表參菁和良的言行舉止,也莊敬許多


看到那戴著白高帽的石燈籠了嗎?由此可知札幌的雪真的不少


走進結界後,正式進入北海道神宮的範圍。寧靜的森林裡,座落著好幾座祭祀各種神明的小神社。而我們的目標,是祭祀開拓三神和明治天皇的北海道神宮。所以,正式的參道其實是神宮前兩旁立滿石燈籠的這一條





 

參拜前要先去「手水舍」洗手漱口


手水禮節一般在神社裡手水舎位於鳥居和拜殿之間,是到神社祭祀之前清洗身心的地方。這種禮節稱為「手水」(ちょうず)


 




 

 

 


舀一瓢水後先洗左手再洗右手,最後再漱口,這樣才能進神社參拜,參拜時,先丟五元硬幣,用手拍二下,再參拜祈福,還真好玩

「手水舍」使用的正確步驟如下:
1.用右手舀水洗左手
2.用左手舀水洗右手
3.用右手把水舀進左手中
4.左手送水入口後漱口
5.最後用右手舀水,把左手洗乾淨,P.S.水超冰的,手指快凍僵了


 


看到最後方就是的鳥居(區分人與神界線)進入鳥居前,在外面要先鞠躬,才能進入


相當悠長的表參道





在這安靜的神宮裡,我看見了我們一直很愛的石燈籠, 一整排很壯觀很美哦


 

據導遊表示日本人在除夕夜用完餐通常會全家到神社祈福




 

  【2012 日本國定假日】

  • 1/07-09 成人日
  • 2/11-12 建國記念日
  • 3/17-20 春分
  • 4/28-5/6 黃金週
  • 7/14-16 海之日
  • 8/11-15 中元節
  • 9/15-17 敬老日
  • 9/22-23 秋分
  • 10/06-08 體育日
  • 11/03 文化日
  • 11/23 勤勞感謝日
  • 12/23-25 天皇誕生日
  • 12/29-1/03 新年



神社的大殿曾於1974年一度被燒毀,於1978年才又被復建起來


誠心參拜可保佑身體健康


被層層大樹所環繞的神宮


1964年(日本昭和39年),因為增祀明治天皇才改名為北海道神宮,之後即成為北海道名副其實的「總守護神」(總鎮守),受到日本國民的崇敬。神社的大殿曾於1974年一度被燒毀,於1978年重建

 

上方用銅皮屋頂,下方為傳統木構,有唐朝建築風格,表門更像中國的唐朝建築,相信當年日本大化革新,徹底效法隋唐文化






北海道神宮的正門面朝東北。這是因為當初在開拓北海道時,俄國已決定進入樺太及千島地區,所以把北海道神宮面朝這個方向以保護人民



 


 


這是爸媽第一次參拜神宮

神社屋頂設有鰹木(屋脊上的裝飾木),鰹木的數量代表供奉主神的性別,偶數是女神,奇數是男神,因此北海到神功供俸是男神

 


北海道神宮是北海道唯一的神宮,是祭祀北海道國土與開拓之神的地方,於1869年9月1日,奉明治天皇的詔令所創建,原名札幌神社,後來因為增祀明治天皇而改名為北海道神宮,目前共祭祀四柱神明:大國魂神、大那牟遲神、少彥名神、明治天皇
 

 


 

 



 

站在神宮大門回望參道


神宮境內,除了有春榆和柏樹之類樹齡數百年以上的大樹所形成的小徑之外,也是聞名的賞櫻勝地


這個銅像是「島義勇判官」,他是開拓北海道的功臣,因其並非王室成員,所以不能將其供奉在神宮之內,日本人為了感念他的豐功偉績,因此在神宮外圍立銅像並以銘文紀念他

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就是在門口貼春聯,在日本則是掛上「注連繩」,他們都是利用稻草編成麻花的模樣,再加上裝飾品,據說可以避邪祈福,和我們的春聯有異曲同工之妙。標縄又稱,七五三縄,通常日本相撲的土表與橫綱也可見到 ,這是海道神宮神門,門上掛的是「大注連繩」(Osimenawa,大稻草繩)(進入了神宮前的大結界,可以把惡靈拒於門外,惡靈退散
 

 

 日本天皇的十六瓣菊花家紋



以前有說過,特別喜歡日本神社的幽靜,總是讓自己的心情也平靜下來


 



 



只要停留在室外,爸媽保暖功夫真的很徹底,手套,圍巾,帽子,暖暖包,一應俱全

 



 

日本國旗

 

木製大門上鑲嵌著金銅的飾物,感覺沈穩且莊重


女神官的下半身服飾是紅色的,日本各地的女神官服飾好像都一樣

在神社服務的未婚女性稱為「巫女」。以前「巫女」的工作是感應神意、並告知人們神的預言,現在則是擔任神社的清掃、櫃台和「大前奉仕」(神樂舞)等一般性的工作。現在許多巫女都是打工的

 

琳瑯滿目的御守




 




 




 


HELLO KITTY的護身符

菁終於買到御手了

2位工作人員在賣祈福品

日本北海道神宮粉紅色KITTY

神宮裡真的有賣Kitty版的身體安全&破魔御守

1個500丹,粉紅及粉紫各1個,一個自用,另一個送給弟


進入拜殿時,會有賽錢箱(就是香油錢)的放置 ,賽錢在日文的意思有"付錢"的意味在,請當成祈願神明時的奇蒙子(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有的時候會使用五円(go-en)日幣,,有結緣(ご縁go-en)的意思 ,結個好兆頭 觀光客非常多





賽錢完 ,賽錢箱的上面繫著鈴鐺,摇鈴是以清脆的聲音呼喚著神, 有要事秉告隨後拜禮的方式為(二拜二拍一拜),昨晚已在狸小路預演過
1. 直立的姿勢,90度的兩次鞠躬,雙手放置於膝
2. 兩手合十, 高於胸膛,左高右低的拍拍手兩下,祈願
3. 將雙手放置於膝,行90度一鞠躬禮, 這是拜禮的代表法參拜完旁邊有一個撤下塩~是前一日供放在神像前的淨塩~一人可以帶一個回家~這是料理可用的食用鹽喔




讓人最感驚奇和感動的,是竟然有「台灣語」的籤詩!其實一旁還有英語籤詩,是台灣客很多的關係讓廟方特地設立台灣語版本的嗎?太神奇了




 上面掛滿了木牌子(求籤和祈福的繪馬掛)。木牌正面是彩色的圖案,背面則是寫著祈求的事項,和許願人的姓名,望文生義,繪馬,就是畫下來的馬。日本自古早以來的信仰,就認為神靈是駕著馬降臨人間的。 日本人的傳統信仰中認為馬是神明的座騎,因此將馬視為神聖之物,也很理所當然的以獻祭活馬來向神靈祈願。在日本的古文獻裡還記載著,乾旱成災要祈求普降甘霖時,必須獻祭象徵黑雲的黑馬,大雨不斷時要祈求陽光普照,就得獻祭象徵太陽的白馬或是紅馬,這樣獻祭活馬的風俗習慣,基於經濟上的原因,先由活馬改成土馬、木,再改成以木板立一匹馬,最後變成把馬畫在木板上,形成了今天所見的繪馬。據說,這樣的變革,是始自京都北方的貴船神社


 

一列列的繪馬掛在木架上,每個繪馬都隱藏了一段故事,代表了一個個的心願,正如藝人在木頭牌上寫上願望,掛在廟裡,彷彿有了神力加持,美夢就可以成真

 





 

抽到吉籤的人~就把它留在神宮了

菁這次又如同昨晚抽到好籤,帶回家紀念保平安






 

但為何有不錯的籤綁在這裡呢?

昭和天皇親植的樹

昭和天皇(本名裕仁,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現任天皇明仁(年號平成)的父親。出生時的徽印印號為若竹,幼年受乃木希典(日本戰神)的嚴格教育,在1923年應台灣總督田健治郎邀請以皇太子身分訪問台灣,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發布《人間宣言》,否定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並不是神,美國佔領日本後,最高負責人麥克阿瑟是實際上掌控有日本統治權的人,1947年通過新的日本國憲法,使天皇這一最高統治者的位置變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而提出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真正實行立憲民主,在美軍要求下,戰後裕仁把自己打扮為一位民主的君主:與平民會面,允許皇族成員被拍照。他還訪問過災區,視察日本的戰後建設,他的皇位繼承人明仁親王也打破了傳統,和一位普通女性結婚而不是貴族家庭成員」(取自維基百科-昭和天皇)

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間曾訪問歐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日本國民的象徵。除了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的,裕仁(昭和)有一句名言:「問題不在我們幹了什麼,而在於全世界對我們所幹的事情有什麼反應」(取自維基百科-昭和天皇)

日本人在冬天的標準裝扮黑大衣,因次這件大衣,只有出國時能派上用場
 




 


屋頂與柱身幾乎 1 : 1
 

象徵皇室的菊花(16瓣八重菊)

北海道神宮外觀像是一頂武士帽,其餘跟別處的神宮大同小異

參拜禮節「兩拜、兩拍手、一拜」




 

北海道神宮祭祀開拓北海道的守護神以及明治天皇,是北海道的總守護神,受到日本國民的崇敬


 神宮屋脊兩端都有像劍一樣的裝飾,本宮前並有代表天皇家徽16瓣菊花



整體造型,像極了日本古時候打仗時所戴的鎧甲頭盔

千木─突出於屋頂上的交叉木片,木片是以人自形附於屋頂之上,為以前古代世家豪族住宅的設計,如今成為某些神社的建築特徵之



 神宮為木造建築,簡潔的 直線美為其特徵,正殿內外重要的地方皆以金銅飾物打造


主殿的屋頂亦為「切妻造」(きりづまづくり)(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包覆銅皮瓦,面開三間,以檜木製造


屋頂傾斜的叫做流造,是日本神社建築中本殿最普遍的形式;其特色是正面屋頂向前方延伸,形成優美的弧線


 

 



爸媽北海道神宮前留影

日本護照的封面上的「十六瓣一重表菊紋」也與神宮菊花相似


氣派的金箔,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光芒


 

北海道神神宮前的一大片小石頭廣場及表參道被大雪覆蓋了


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宮丘4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菁良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